弗洛伊德简介(心理学教父弗洛伊德)究竟讲了什么

来源:互联网 | 2023-04-23 14:05:46 |

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弗洛伊德简介(心理学教父弗洛伊德) 相关的事情,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,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?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弗洛伊德简介(心理学教父弗洛伊德) 事件的相关信息,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!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弗洛伊德介绍(心理学教父,弗洛伊德)

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心理学教父——弗洛伊德~ ~

人的生命

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(1856年5月6日-193年9月23日),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赖堡,毕业于维也纳大学,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、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。

1899年《梦的解析》的出版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。1919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最终形成。1930年,他被授予歌德奖。著有《性学三论》、《梦的解析》、《图腾与禁忌》、《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》、《精神分析导论》等。

弗洛伊德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智力,成绩总是名列前茅。17岁时,他被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录取。从1876年到1881年,他在著名生理学家欧内斯特·布鲁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。1881年,他作为一名临床神经科医生开始了他的私人执业。他于1881年开始私人执业,成为一名临床神经科医生。1886年,他与玛莎·巴勒斯结婚,生了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。他的女儿安娜·弗洛伊德后来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家,名为优优资源。1938年因纳粹迫害移居伦敦,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去世。

理论成就

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西方影响很大,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欧美有精神分析机构,柏林、莱比锡、维也纳、伦敦也有大型的精神分析学校。

其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非常广泛。20世纪20年代,在国内也有一定影响。近年来,精神分析理论再次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领域,并对人们的思想,特别是对青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
1.心理图式

早期,弗洛伊德认为意识(这里指人格)是由意识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成分组成的:意识、前意识和潜意识。

(1)意识(意识)

弗洛伊德的意识是人格最表层的部分,由人可以随意想到并清晰感知的主观经验组成。它的特点是逻辑性、时间空规定性和现实性。

(2)前意识。

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,由可以通过努力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,虽然不能立即回忆起来。

弗洛伊德认为,虽然意识和前意识之间存在差异,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。前意识中的东西可以通过回忆进入意识,意识中的东西可以在没有被注意到的时候转移到前意识中。

前意识的主要作用是审视,即那些让人焦虑的创伤性经历和不良感受,以及社会道德不允许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,不允许进入意识领域,被压抑到潜意识里。

(3)无意识。

它是潜意识人格中最深更大的部分。它是一种从未在意识中出现过的心理活动,也是一种曾经有意识但一直被压抑的心理活动。

主要成分是原始冲动和本能,通过遗传获得的早期人类经验,被个体遗忘的童年经历和创伤经历,以及不道德的欲望和感情。

潜意识的主要特征有:无矛盾性、无时效性、不真实性、活动性、能量大、易变形和替代性等。

2.结构模型

后期的弗洛伊德在《自我与伊迪》(1923)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,修正了他的理论,提出了新的“三部人格结构理论”。潜意识、前意识和意识的早期心理结构表现为由自我、本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。

(1)id——快乐的原则

我是我人格中最难接近却又最强大的部分,它是由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原始欲望组成的。

(2)自我——现实性原则

是自我人格中理性而现实的一部分。它是从id派生出来的,没有id就不能单独存在。它在本我与现实、本我与超我之间起着调节和整合的作用。

(3)超我——道德原则

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。它由两部分组成:自我理想和良知。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,总是与享乐主义的本我处于直接的冲突和对立之中,试图限制本我的私欲,使其得不到满足。

人的一切行为都不是单一力量决定的,而是人格内部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当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三个系统保持平衡时,人格就会正常发展,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被破坏,产生焦虑,进而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。

3.个性发展

(1)口腔期(0 ~ 1岁);

吮吸、吞咽、咀嚼等。通过口腔活动不仅满足了宝宝饥饿时的需求,还提高了宝宝的性 *** 。口腔期可分为两个亚期,即口腔前段和口腔后段。在口腔前期,从出生到八个月,宝宝的性 *** 主要来源于吮吸和吞咽活动,嘴唇和舌头成为主要的唤醒区。后口腔期约为出生后八个月至一年。

当遇到挫折时,婴儿往往会以咬人来报复。这种伤害或破坏对象的欲望被称为“口头虐待狂”。在口腔期,婴儿通过与食物和食物提供者的协调活动,逐渐产生亲近感,开始将自己与真实环境区分开来。这种真实感的获得,标志着婴儿自我的诞生。自我形成是口腔最重要的成就。

(2) *** 期(l ~ 3岁);

这一时期, *** 排泄成为 *** 的主要出口, *** 期的经历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 *** 期也有两个子期,即 *** 前期和 *** 后期。在早期,力比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 *** 排泄粪便来缓解内部压力,以获得 *** 体验。除了排泄粪便缓解紧张的 *** 外,大人对孩子排泄活动的过度关注也增加了孩子对排泄活动的兴趣。在肛后期(也叫滞留期),力比多保留粪便而不是排泄。究其原因,保留粪便也能产生性 *** ,也是因为大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排泄活动。在这个阶段,父母和孩子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冲突,父母为了让孩子养成卫生习惯,努力训练孩子。而孩子则希望自由排泄,不受干扰。在这个阶段的后期,孩子在排便习惯的问题上做了一些妥协,孩子的 *** 区域从 *** 转移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,从而孩子的个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
(3)性阶段(3 ~ 6岁);

在此期间,儿童通过触摸和暴露生殖器来获得 *** 的满足。

弗洛伊德认为,在这一时期,儿童不仅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,还会 *** ,他们的行为开始出现性别差异。

这期间男孩有恋母情结,试图杀父娶母,产生 *** 焦虑。这种焦虑使他放弃了对母亲性别的渴望,通过对父亲的认同产生了超我,从而使恋母情结消失。男孩在与父亲认同的过程中,获得了许多与父亲相同的价值观,形成了自强、自夸、好斗等男性性格。 *** 裸的攻击性行为,是掩饰 *** 焦虑的逆反效果,也能升华,变得像母亲一样温柔。

对于女孩来说,因为 *** 嫉妒,她有恋父情结,想杀了母亲嫁给父亲。因为 *** 嫉妒,她可能会模仿父亲,变成假小子。如果女性冲动占优势,她更倾向于模仿母亲,形成女性性格。

(4)潜伏阶段(6 ~ 11/13岁);

从6岁左右到12岁左右。力比多冲动处于暂时的潜伏状态,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取代,如探索自然环境、知识学习、文体活动和同伴交往等。

这一时期,由于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和学校对系统知识的吸收,儿童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部分有了更大的发展。男生和女生的关系比较疏远。集体活动的时候,男生女生都是一组的,甚至壁垒分明,互不交流。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才再次改变。

(5)生殖器官(性生殖阶段,11/13岁以后)。

是性本能发展的最后阶段。经过一段潜伏期后,青年男女进入青春期。随着性成熟,两性的身体差异日益明显,生殖器成为主要的性感区域。这时候他们已经摆脱了童年的性对象,把异性作为自己的性对象。力比多方向的改变也是逐渐形成的。这个时期持续时间最长,从青春期到衰老。那时,人开始退化为性器官。弗洛伊德认为潜伏期和生殖期与人格基本结构的发展无关。

理论评估

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没有定论,让人无法苟同。

1.积极的方面

(1)重视无意识(潜意识)研究,拓展心理学研究领域。重视动机、需要和人格的研究,深化了心理学研究领域。

(2)重视心理学的应用,为精神病的治疗提供方法和理论。

(3)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哲学上的辩证成分,例如,承认矛盾和冲突,重视内心斗争,强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等。

2.消极方面

(1)弗洛伊德对人性持否定观点。他过于重视本能控制人的行为的力量,把一切都归结于自己无法认识的原始欲望。过分关注人格的负面因素,使他的整个理论显得过于悲观,有时甚至对人性做了丑陋的描述,颇有偏颇。

(2)许多学者批评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。弗洛伊德夸大了夸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动力作用,认为一切行为都根植于性驱力,而忽略了社会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。而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过于强调儿童的早期经验,相对忽视了人的生命的不断发展过程。

(3)方法的严谨性受到质疑。唯心主义的社会文化观是根本错误的。

考试热点

朋友们可以先看看以下与弗洛伊德心理学考研相关的热点问题。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~

\

关键词: 弗洛伊德